作者:蕭立群 本文於 www.salesppt.com 首發,歡迎轉載分享
卡曼.蓋洛所寫的暢銷售「跟TED 學表達,讓世界記住你」,中提到一個實驗,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助理教授Uri Hasson 和同仁,將說故事者及聽者的大腦,接上功能性磁造影機研究腦波運作。結果研究人員發現,說故事者和聽者的腦反應一致,彼此大腦出現暫時性深度連結。而且聽故事時,大腦啟動運作的區塊更多,包括語言、知覺、視覺到運動區,全部都動起來。
不論是古老智慧或最新科技,都不斷強調溝通時講故事的重要性。但很多朋友說「我真的不會說故事怎麼辦?」其實我亦有相同問題
從小就不會寫故事
「阿!又是敘述文,我不想寫!」小時候在學校,國文課老師會叫大家寫作文!當老師叫我們寫論說文時,我總是能有條有理的寫一大篇,但每當寫到敘述文時,就有些詞窮,不然就是像記流水帳,又臭又長。久而久之,每當需要寫文章時,也總是用條列式論說為主。長大以後發現,條列式的溝通雖然清楚而迅速,但總是缺少一種溫度。也回想自己過去幾年曾經聽過的演說,真正記住的,其實也就是那些動人故事。這兩年,因為工作需要準備銷售簡報,慢慢的強迫自己學習說故事的能力。
剛開始真不知故事從那裡來,經驗慢慢豐富後,我常用有兩個方向,試著將故事融入自己的銷售簡報或文章中,
- 「從故事導出理論」
生命歷程中,不論求學時代的小事、職場中的歷練還是家庭生活中的細節,一次次成功或失敗的體驗,形塑了當下我們的行為準則。嘗試從自己或是別人的生命歷程中,提取一些曾助於自己,也對別人有用的經驗出來,完成一個分享,就容易得到掌聲。像之前的文章:「不再顫抖的舞台」就屬於這類型。
- 「從理論回找故事」
白話說,就是己經先想好要講一個道理,然後回顧生活中的細節,上網找資料、甚至自己設定一段對話,來輔助溝通這件事。例如之前的文章,「打錯靶的神射手」 「別管投影片了,你聽過自助旅行嗎?」這兩篇文章,都是依據這個邏輯而生。在講故事之前,已經有既定想溝通的想法,再籍由故事來軟化這個理論,使之更有溫度。這樣的方式,雖然沒有生命故事來的打動人,但相較條列式的論說文體,聽眾接受的程度仍提高許多。
有理論之後,我找故事來源基本上會有幾個,
自己的故事:回憶過去,每個人生命中總有些刻骨銘心的經歷,也有些已被遺忘的細節, 嘗試著還原一些歷程 。有時也從理論回去想,當初我為什麼會這樣認為,這個概念從那裡來,從家庭、看書、還是跟朋友交往中得到的體會。從理論反推,有時也會有意外的發現好故事。
朋友的故事
「強者我朋友」PPT上鄉民們常常用這個開頭,來講一個動人的故事。雖然推文都會說,「先承認你就是你朋友」但不論如何,故事的主角已經出現。每個人生命固然獨特,但經歷總是有限。許多暢銷書中,亦常見作者引用其輔導學員的案例。資深的銷售人員,也很善長在銷售簡報中講述其它客戶的故事,來達到說服的目的。報紙雜誌更不用說了,許多作家擅長的,就是將別人的生命故事,進行包裝後,再匯整一些讓人省思的道理。這些歷程或許不是講者自己的,但透過別人的故事,仍舊可以引出我們想要講的道理。
網路上的故事
現在FB、Line非常發達,每天在上面,都可以看到別人分享的故事、笑話、有趣圖片,適當的收集、截取,在需要用到時,都會成為很好素材。如果真的沒有收集的習慣,其實google 大神,永遠是我們的好朋友。試試看,將我們想要講的「關鍵字」+「故事」 兩個字打入google的搜尋欄中,會跳出許多別人提到相關的故事,再從中挑選或進行一些改編,加再入我們的簡報當中,有時也可以發揮出畫龍點睛的效果。
自創的故事
如果真的沒有適合的故事,網路上也找不到怎麼辦? 那就改編一個故事吧。有人說,故事可以自己掰嗎? 如果談到自己的經歷,當然不能造假。若為說明道理為目的,將一些生活小故事適當的引用改編,是有助於溝通的。嘗試看看,「上次有個朋友跟我說」「我有個客戶....」「有次跟家人在吃晚餐的時候.....」為說明主題透過自身經驗,再稍改編,在大多數的場合,是可以被接受的並增添銷售簡報效果的。
說一個好故事,是技術也是藝術。這篇文章,也僅是整理自己找故事的一些方向,在每次的簡報及寫文章時,仍常會為了沒有好故事而苦腦。只能這樣期待,隨著生命的閱歷,自己能越來越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吧!
上面三篇文章的連結好像失效了?
回覆刪除謝謝提醒,已更新!
刪除閱讀您的幾篇文章,內心都有戚戚焉…
回覆刪除好欣賞您的文章的表達力
謝謝您的分享